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在水池抽水速率f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水池内的水量g会随着抽水时间t的增加而呈现线性关系。假设水池起初的水量为S,那么当前水量g可以表示为S减去f乘以t。
六、常用公式: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求取任意线段的长度,可通过计算平方根得出,即取(x1-x2)的平方与(y1-y2)的平方之和的平方根(注:此处指的是根号下的(x1-x2)的平方与(y1-y2)的平方之和)。
二次函数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
(a,b,c均为常数,且a不等于零,其中a的值决定了函数的形状。当a大于零时,函数的开口朝上。)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系数h的值可以通过将-b除以2倍的a得到,即h等于负b除以2a;而x的解则可以通过将-b加减开方后的b的平方减去4ac的结果,再除以2a来求得,即x等于负b加减根号下b的平方减去4ac,最后再除以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若-b除以2a等于零,则点P位于y轴;而若判别式b的平方减去4ac等于零,则点P将落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
V.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二次函数的图像,无论是y=ax²,y=a(x-h)²,y=a(x-h)²+k,还是y=ax²+bx+c(其中a不等于0),它们的形状都是一致的,只是所处的位置有所差异。下面是这些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的详细列表:
解析式
顶点坐标
对称轴
y=ax’2
(0,0)
x=0
y=a(x-h)’2
(h,0)
x=h
y=a(x-h)’2+k
(h,k)
x=h
y=ax’2+bx+c
(-b/2a,
4ac-b’2
/4a)
x=-b/2a

当h大于零时,曲线y等于a乘以(x减去h)的平方可以通过将抛物线y等于ax的平方沿x轴向右平移h个单位长度来获得。
当h
当h大于0且k大于0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移h个单位距离,紧接着再向上平移k个单位距离,这样操作后,就能得到新的抛物线y=a(x-h)^2+k的图形。
当h>0,k
当h0存在时,需将抛物线沿x轴向左平移|h|的距离,随后再沿y轴向上平移k的距离,从而得到y=a(x-h)²+k这一方程所对应的图形。
当h
研究抛物线y=ax²+bx+c(a≠0)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配方的方法,将其一般式转换为y=a(x-h)²+k的形式,从而确定其顶点坐标和对称轴。这样一来,抛物线的大致位置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无疑为绘制图形带来了便利。
a不等于零的二次函数y等于ax的平方加bx加c的图像特点如下:若a大于零,其开口朝上;而若a小于零,则开口朝下。
3.对于抛物线方程y=ax²+bx+c(其中a不等于0),若a的值大于0,那么当x的取值小于或等于-b除以2a时,y的值会随着x的增加而减少;而当x的取值大于或等于-b除以2a时,y的值则会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如果a的值小于0,情况则恰好相反。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若判别式等于b的平方减去4ac大于零,那么该方程的图像将与x轴相交于两个点,这两个点分别是A(x1,0)和B(x2,0),其中x1和x2是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数值为0时,图像位于x轴之上;对于任意的实数x,y值始终大于0;当a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
顶点的横轴坐标代表了达到极值时的自变量数值,而顶点的纵轴坐标则表示了极值的具体数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若题目所给条件是图像经过三个已知的点,或者已知x、y坐标的三组对应值,那么我们可以设定解析式采用其一般形式。
y=ax’2+bx+c(a≠0).
若题目提供了已知图像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信息,我们可以设定解析式采用顶点形式:y等于a乘以括号内x减去h的平方再加k(其中a不等于零)。
若题目中已知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则可以设定解析式为两个根的乘积形式:y=a(x-x1)(x-x2),其中a不等于零。
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往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效结合,从而创造出结构较为繁杂的综合题型。正因为如此,以二次函数为核心的综合题型在中考中备受关注,通常以较难题目的形式呈现。
反比例函数
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是奇函数的一种,它满足性质f(-x)等于-f(x),因此其图像在原点处呈现出对称性。
此外,通过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形式可知,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形上任意选取一个点,并分别向x轴和y轴引垂线,那么该点、两个垂足以及原点所构成的矩形面积将保持不变,其值为绝对值k。
如图,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
当K
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选取任意一点,并从该点向两个坐标轴分别作垂线,这两条垂线与坐标轴共同构成一个矩形,该矩形的面积等于绝对值|k|。
对于双曲线方程y等于k除以x,如果在x的分母部分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实数(即y等于k除以x加减m,其中m是一个常数),这会导致双曲线的图像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平移。具体来说,当在分母上加上一个数时,图像会向左移动一个单位;而当减去一个数时,图像则会向右移动一个单位。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标准表达方式是,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指数函数的逆映射。由此可知,指数函数中对基数a的设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领域。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观察可知,对数函数的图像实际上是指数函数图像在直线y=x上的镜像,这源于它们是彼此的反函数关系。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当a的值超过1时,该函数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同时具有上凸特性;而当a的值介于0与1之间时,函数则表现为单调下降,并且呈现下凹状态。
(5)显然对数函数无界。
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通式呈现,如前所述,我们对幂函数的探讨已表明,若要确保x的取值涵盖所有实数,那么就必须确保
如图所示为a的不同大小影响函数图形的情况。
可以看到:
指数函数的适用范围涵盖了所有实数,但这一前提是基数a必须大于零。若a的值不满足大于零的条件,那么该函数将无法在定义域中找到连续的区间,故此类情况不予探讨。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若a的值超过1,指数函数将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而若a的值介于0与1之间,指数函数则会呈现单调下降的特性。
观察可知,随着a值从零逐渐无限增大(但需注意a不能为零),该函数的图形轨迹会经历一个显著的变化:起初,它位于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区域,该区域的两端分别无限接近Y轴的正半轴和X轴的正半轴;随后,轨迹逐渐移动至另一个单调递增的函数区域,此时两端分别无限接近Y轴的正半轴和X轴的负半轴。在这一过程中,水平线y=1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过渡角色。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安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wexqp.cn/zshi/202507-208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安淇号的签约作者“admin”
本文概览: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希望大家喜欢!...
文章不错《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二次函数定义与常用公式详解》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