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当岩层受到两侧挤压时,会发生弯曲现象,从而形成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判断背斜和向斜,主要可以采用两种途径。
依照岩层构造,向上拱起构成背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这种区分是基于岩层本身形态,而非地表呈现的地貌特征。
根据岩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如果中间部分更古老,而两边的部分相对较新,那么这种构造形态就是背斜构造;相反,如果中间部分较新,而两边的部分更古老,那么这种构造形态就是向斜构造(在这个描述中,中间部分被称为“核部”,两边的部分被称为“两翼”)。
在完美情形中,背斜构造会形成山峰,向斜构造会形成山谷,这就是所谓的“背斜构成山峰、向斜构成山谷”。
图1 背斜和向斜
喀斯特地形,乃由地下水及地表水,在可溶性岩石上实施溶滤、沉积、侵蚀、堆积、重力坍塌、陷落和沉积等过程而塑造而成。此地形可分为地表与地下两种类型:
地表形态包括石芽和溶沟,还有喀斯特漏斗和落水洞,同时存在溶蚀洼地和喀斯特盆地或平原,此外还有峰丛、峰林以及孤峰等特征。
②地下:溶洞、地下河、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中国喀斯特地形遍及各地,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从热带地区到寒带地区都能见到,具体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图2 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例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高速公路穿过( )
A. 向斜谷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背斜山

甲地岩石形态多样,出现许多石芽和溶洞,同时河流附近地带种植了大量的柑橘,据此推测该地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D、B
该地的地质构造需要详细研究,首先,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高速公路经过了一个褶皱构造,通过岩层弯曲的情况判断,岩层呈现向上拱起的形态,这表明它属于背斜结构;其次,在地表形态上,地表有隆起的现象,因此形成了山峰的形态,由此可以确定该地质构造为“背斜山”,并且背斜的顶部部分受到了侵蚀。
考察当地气候特征,首先注意到甲地分布着许多石芽和溶洞,同时河流两岸广泛种植柑橘,据此可以判断该区域属于中国西南部地区,这里以石灰岩为主,形成了喀斯特地形;其次,中国西南部地区地处较低纬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总结
本节例题的难度比较适中,解题方法如下:首先,通过观察岩层的形状(朝上拱起),可以分辨出背斜和向斜,再结合地表的样貌(有山峰),能够推断出地质构造(属于背斜山);其次,根据当地的地貌特征和种植的作物(石芽、溶洞、柑橘),可以大致确定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从而进一步了解该地的气候状况(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陆地与海洋热量特征区别、地理纬度高低及地势起伏影响,国内大致形成五种气候类型:
全年气温很高,分为明显的干湿两个时段;主要在海南以及云南南部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温度偏高且降雨量充沛,冬季则气候温和且雨量稀少,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较为常见。
温带季风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且降水丰沛,冬季则寒冷且空气干燥;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北区域出现,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等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全年降雨稀少,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都十分显著;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存在于内蒙古高原,以及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高原山地气候表现为空气非常干燥且温度很低,气温会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逐渐下降,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存在于青藏高原以及新疆的众多山脉地带。
图3 我国的气候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安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wexqp.cn/zshi/202510-796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安淇号的签约作者“admin”
本文概览: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形成背斜和向斜。背斜、向斜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1根据岩层的形态。...
文章不错《岩层挤压形成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及喀斯特地貌分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