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地理期中复习内容第一章 中国的领域与居民第一节 广袤的领域1、方位:海陆方位:我国处在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边;纬度方位:我国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南部极小部分在热带;半球方位:东半球、北半球2、领域:①领域宽广:南北跨越近五十度纬线,南北距离达五千五百公里;东西跨越六十多度经线,东西距离约五千公里;②陆地面积达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超过二万二千公里3、邻近海域:①四海一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对太平洋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③海岸及岛屿:海岸线总长超过一万八千公里,我国最大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4、疆域最点:最东点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最西点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南点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点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接壤国家:陆地相邻国家共十四个,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包括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方位的优势:①我国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南部极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分布。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复杂多样,类型丰富,这为开展多种农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海港,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便于与多个邻国开展边境贸易我国采用三级行政区划体系,基本分为省、县、乡三个层级省级行政区划总数为34个,包含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台岛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特点人口地理分界线大致从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一线东部地区多平原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发达,经济较发达,因此人口较为集中,而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导致人口分布稀疏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过快引发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不足、就业压力大、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为应对人口问题,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核心是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具体措施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我国人口总数在20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达到13.7亿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主体位于东方与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散布在东北、西北及西南区域,民族政策方面强调所有族群不论规模均享有平等地位,这是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中的首要内容,具体包含地形特点与地势分界线两个要点,地势呈现西高东低并呈阶梯状排列,地形种类丰富,山地和高原占据广阔面积,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由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及横断山脉构成,而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则经过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面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同时使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连接了东部与西部区域,促进了沿海与内地的交流,在阶梯交界地带,河流落差显著,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大型水电站,但同时也给东西交通带来一定阻碍,山脉作为地形的主要支撑结构,主要山脉包括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至秦岭,南岭,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长白山至武夷山,大兴安岭至太行山,巫山至雪峰山,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和横断山,四大高原及其各自特征为黄土高原沟壑交错且黄土分布广泛,内蒙古高原辽阔平坦,青藏高原地势高耸且雪山连绵,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且石灰岩分布广泛,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三大平原涵盖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丘陵包括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山区地势复杂,往来困难,容易遭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二部分 气候基本情况1、气温情况:①冬季气温状况:整体上气温从南往北逐渐降低,南北之间温差显著②夏季气温状况:除了青藏高原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炎热,南北温差不明显③温度区域:依据积温数量,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④一月零度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侧2、降水情况:①地域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②季节分布:受季风作用影响,我国降水在季节上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夏秋时段,南方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时间短;降水年份之间变化大③干湿区域:划分标准: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四类:湿润区域、半湿润区域、半干旱区域、干旱区域分界线:(等降水量线)800MM、400MM、200MM3、季风气候特征明显:两种季风:冬季风、夏季风,我国季风区域与非季风区域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季风区域降水丰富,非季风区域降水稀少4、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全国大部分区域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际变化大,降水在季节和年份之间变化明显5、气候种类繁多: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1、概况:源头在唐古拉山脉,经过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级行政区,穿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区域划分上中下游的地点是宜昌和湖口,最终汇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同时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2、①是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上游河段集中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建有葛洲坝、三峡、二滩等水电站②是重要的航运通道:干流贯通东西,宜宾以下四季可以通航③三峡水利设施是世界上规模宏大的水利设施,首要功能是防洪,同时兼具发电、通航、灌溉等多种作用3、防洪是整治长江的首要工作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治理重点是裁弯取直黄河1、概况: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9个省级行政区,穿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形区,最终注入渤海上中下游的划分点是河口和桃花峪②了解主要支流:包括汾河、渭河、泾河等②知道小浪底水利设施的具体位置③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天然流量条件有限)2、黄河的治理:①上游:(源头至河口):实施植树造林②中游:(河口至桃花峪)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大量泥沙汇入,含沙量显著增加原因: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推行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护水土
黄河下游从桃花峪到入海口这段,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为河床成为地上河,时常发生洪水泛滥,甚至出现断流现象,造成诸多困难;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大量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河床逐渐抬高,同时河流的流量也在持续减少;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固大堤,并且建造多个分洪和蓄洪工程;黄河治理的核心在于控制泥沙,而黄河治理的最终目的则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第 7 页 共 7 页。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安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wexqp.cn/zshi/202508-56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安淇号的签约作者“admin”
本文概览:初二上册期中地理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文章不错《初二上册期中地理复习: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知识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