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的重要环节。要有效地开展、讲授和学好思政课程,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在本期的“大家谈”栏目中,我们精心挑选了三篇学生投稿,这些稿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就思政课程的建设进行了经验交流,并提出了相关措施,旨在共同培养能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
——编 者
感悟文化 坚定自信
赵邵宁
岳麓山与橘子洲之间,湖南一师与新民学会之畔,长沙这座古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地方不仅是市民与游客探寻历史、领略文化的理想之地,同时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思想与文化滋养。
今年开学季,湖南地区的首堂开学课程以“时代少年当自强”为核心主题,通过情景模拟对话的形式,生动展现了长沙在多个领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辉煌的成就。《恰同学少年》这门沉浸式思政课程生动重现了革命前辈的奋斗轨迹,《00后的非遗寻梦之路》则生动描绘了年轻一代在传承民族文化过程中的执着与革新,一线工程师们分享了《科技改变生活》的精彩故事……这堂思政课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点燃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奋斗的信念,鼓舞了大家积极拥抱未来,勇往直前,攀登事业的高峰。
今日,文化自信的坚定与爱国精神的振奋显得尤为重要。在湖南考察期间,国家领导人强调,应树立报效祖国、强盛国家的远大志向。树立这样的志向,意味着要成为具有理想、勇于担当、不怕吃苦、乐于奋斗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努力成为国家和人民所依赖的栋梁之才。
(作者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学生)
以学促讲 以讲带学
严润泽

国家领导人指出,“思政课的核心在于阐述道理”。在吉林大学的思政课堂中,教师们正努力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我们登上讲台进行分享、表达个人感悟、分析案例、交流心得体会。
作为在校园中求学的学子,我潜心学习,交流心得,不仅是思政课程的勤奋学生,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收获颇丰。在吉林大学的“理论轻骑兵”宣讲环节中,我向听众讲述了青年一代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先锋角色和强大助力,分享了他们的青春奋斗历程;而在话剧《先生向北》的舞台上,我与现场观众一同回顾了吉林大学众多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他们以“向北、择北、守北、兴北”的精神激励着我们。通过学习促进宣讲,宣讲带动学习,思政课在我心中播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认知是行动的开端,行动是认知的完成。将教学方式从单一的“我说你听”转变为师生共同追求真理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我决心投入心力、情感和汗水,学好并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与同学们共同确立远大理想,努力为上好思政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为吉林大学学生)
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
吴 越
评估思政课程的学习效果,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观察,能助力学生妥善解决与国际环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及个人成长相关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他们领悟哲理、辨别是非、增强自信。
思政课程中关于文化自信的探讨激发了我的灵感,于是我和同学们共同策划并制作了一部微电影。我们以山西博物院珍藏的鸮卣(一种古代酒器)为故事起点,探寻了鸮卣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多样功能和深远价值,旨在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思政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创作了这部名为《看!》的微电影,旨在展现新时代文博事业发展的坚定脚步。《新时代》这部作品被选送至第七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最终荣获了全国本科组的二等奖。
思政课堂蕴含着历史,它见证了我们的发展历程;同时,它也关乎现实,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和认知世界的视角;更指向未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我们必须重视思政课的实践价值,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剖析,如此定能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信仰、夯实理论基础。
(作者为山西传媒学院学生)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安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wexqp.cn/zshi/202508-366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安淇号的签约作者“admin”
本文概览: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3篇来稿,从学生角度围绕思政课建设分享经验、探讨举措,助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章不错《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学生谈感悟与文化自信助力育人》内容很有帮助